一、形位公差的定義:
表示零件的形狀和其相互間位置的精度要求。
二、形位公差的分類:
1、形狀公差:被測要素的實際形狀與理論形狀的變動值。
2、位置公差:被測要素的實際位置與理論位置的變動值。
三、形位公差符號如下:
四、常見形位公差的定義和舉例:
五、形位公差的一般注意事項:
1、形位公差內容用框格表示,框格內容自左向右第一格總是形位公差項目符號,第二格為公差數值,第三格以后為基準,即使指引線從框格右端引出也是這樣.
2、 被測要素為中心要素時,箭頭必須和有關的尺寸線對齊.只有當被測要素為單段的軸線或各要素的公共軸線,公共中心平面時,箭頭可直接指在軸線或中心線,這樣標注很簡便,但一定要注意該公共軸線中沒有包含非被測要素的軸段在內.
3、 被測要素為輪廓要素時,箭頭指向一般均垂直于該要素.但對圓度公差,箭頭方向必須垂直于軸線.
4、 當公差帶為圓或圓柱體時,在公差數值前需加注符號"Φ",其公差值為圓或圓柱體的直徑.這種情況在被測要素為軸線時才有.同軸度的公差帶總是一圓柱體,所以公差值前總是加上符號"Φ";軸線對平面的垂直度,軸線的位置度一般也是采用圓柱體公差帶,需在公差值前也加上符號"Φ".
5、 對一些附加要求,常在公差數值后加注相應的符號,如(+)符號說明被測要素只許呈腰鼓形外凸,(-)說明被測要素只許呈鞍形內凹,(>)說明誤差只許按符號的小端方向逐漸減小.如形位公差要求遵守最大實體要求時,則需加符號○M.在框格的上,下方可用文字作附加的說明.如對被測要素數量的說明,應寫在公差框格的上方;屬于解釋性說明(包括對測量方法的要求)應寫在公差框格的下方.例如:在離軸端300mm處;在a,b范圍內等.